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公司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材料学”二级学科于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被批准为校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于2005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在该学科下自主设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材料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根据国家专业学位类调整要求,调整为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拥有“安徽省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增材制造3D打印)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电子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团队建设平台。学科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突出、整体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其中包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以及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安徽省学科拔尖人才、皖江青年学者和省级教学名师等多名国家级和省部级称号人才。


学科立足芜湖,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互为支撑,主动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学科特色与优势方向。以省内一流、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为团队建设目标。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置了三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1)电子信息功能陶瓷

陶瓷材料是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电容、电阻、电感以及各种传感器、换能器、驱动器等)、微电子封装以及新型固态储能等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材料。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电子信息陶瓷材料的合成技术、成型技术、烧结技术和理论,以及各种机、电、磁、光学等性能的多场调控、多尺度结构表征,及其构效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压电铁电陶瓷及其机理;介质陶瓷及储能机制;电卡制冷陶瓷及其相变调控;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基板材料及新型烧结理论。


2)先进金属材料及智能制造

立足地方,辐射长三角,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应用领域的高性能金属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先进金属材料:基于金属及合金优化设计,重点开展铜基、铁基、铝基先进基础材料、前沿新材料的研发;增材制造材料及其应用:开发新型增材制造粉体材料,优化增材制造成型工艺,重点开展相关领域关键零部件的增材制造粉体材料及其增材制备技术研究;特种材料连接技术及其应用:基于陶瓷、金属等性能特异材料的连接,重点开展相关领域高端装备或关键零部件中新型连接技术的研发。


3)绿色能源转换与存储材料

面向国家能源与环境污染问题,围绕未来储能和能量转换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材料开展研究,从材料结构、材料体系、材料物相和反应方式等方面设计和开发新型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构建分级纳米超结构材料体系,发展储能和能量转换材料大规模可控合成的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锂(钠)离子电池材料及器件;碳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新型产氢及二氧化碳还原光/电催化。